小洲村是广州城区内所发现的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落,已被列为广州市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,并被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。走进小洲村,如同走进了一座民俗博物馆。
小洲村的历史可以从元末明初说起,村内至今仍保留岭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情态。
进村随处可见的百年古榕浓荫蔽日,民居沿河而建,居民枕河而居,喜欢小洲的人,会觉得这里是一个连骨子里都露着艺术气息的古村落。
我们下车后,第一个景点就是小洲人民礼堂,导游介绍这是以前公社集体吃饭的地方。50多年过去,礼堂外墙仍保留了苏联时期公共建筑特色,正中间有一棵鲜红的五角星,写着“小洲人民礼堂”六个大字,礼堂上方“广州郊区 新滘公社”,这些随着时代变迁已经消失了的东西,重新展现在眼前,真是难得。
漫步村中,仍能见到一些墙壁上还留着,大跃进和时期的油画、标语、毛泽东人像,这些最富有时代特色的东西,很适合我这种喜欢怀旧的人闲逛。小洲村古称“瀛洲”,相传为五代十国时期,因为小洲村在一次龙舟赛上夺冠,南汉后主刘鋹龙颜大悦,亲笔所锡。
小洲的古建筑、小桥、古树、古巷、古码头都值得逐一细逛。修建于宋末明初的登瀛码头就是必打卡的景点之一。
码头距今也有500多年了,构筑码头的条石至今仍然稳固,是村中保存最好的码头。有棵巨型的榕村长生,村中的老人总喜欢坐在树荫底下乘凉。玩法上,可以试着跟这些小洲村的住民一起聊聊天,了解小洲村的历史与过去、听听不同人们的故事。
小洲村的村民以前主要是靠种植瓜果为主,村中四面环水,河网纵横,果树成片,以小洲石硖龙眼、荔枝、杨桃等岭南水果最为出名。古代主要靠水运,所以登瀛码头就是小洲最主要的对外贸易中心港口。无人机航拍下,珠江边上的“万亩果园”由瀛洲生态公园和附近的果林组成,共约20000亩,这些绿地也称为广州人的“南肺”。
继续深入,会发现很多当地居民宗族血缘的情感纽带的建筑,建于清代的泗海公祠,建于明代的粤梅简公祠等。
村内最大规模的简氏宗祠,是清亁隆年间所建,距今已有500多年,村民俗称为“嘉告堂”。祠堂顶架架雕做工精细,雕有“花开富贵”、“子孙绵延”等一些寓意吉祥的纹饰。
这里从前是供奉祖先,族人议事集会的地方,现在里面摆了一些乒乓球桌,供村民娱乐健身。
另外代表民间信仰也有不少,北帝古庙、玉虚宫、天后宫、简佛祖庙这些古庙宇也很多。
蚝壳屋是岭南水乡特有的建筑,在广州地区已保留不多,是研究岭南水乡的重要史料,所以到小洲村游玩,一定要在“蚝壳屋”打卡,领略一下这种用蚝壳为建筑材料的特殊魅力。据说蚝壳房屋住起来冬暖夏凉,用蚝壳堆积而成,以两两并排的组合方式,以黄泥浆砌蚝壳,因为不积雨水、不怕虫蚀,很适合岭南地方气候。蚝壳屋至少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,因为外层经长年累月的风化,蚝壳已全部外露,呈现出独特的纹理效果。从中可领悟到小洲古村民的智慧。
蚝壳旁边还有个司马府第,可以顺带一起看了,建于清代,墙上还留有三个射击用的“枪眼”,具有防御功能的民居。
岭南水乡小洲村内石桥特别多,其中最出名的是始建于明代的翰墨桥,由花岗岩条石为基石,常有村民坐于石桥栏上,据说最多可以同时坐下20多人。这桥的名字有意思,娘妈桥
桥边有一间吃甜品的店,走累了,可以坐一起吃点小食休息一下。除了古建筑,参天古树也是小洲一景:古榕树、秋枫树、木棉树、樟树、古老龙眼树等,看着这些粗壮的树身,目测树龄少说也有200年历史。
小洲村独特的水乡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吸引了众多文艺青年和艺术家来到这里寻梦进行艺术创作,成为岭南乃至全国艺术家寻觅创作灵感,写生、摄影的首选之地。
如果你想远离那些灯红酒绿的生活,在大都市里寻得一处悠闲之地,不妨来小洲村逛一逛,感受它独特的历史和岭南水乡气息。
门票:免费
步行为最佳旅游方式
交通指引:
1、可以乘坐BRT 25(天河体育中心向乘坐岗顶方向)坐到广大生活区,转35、565、310到瀛洲生态公园下车,全程估计40分钟可以到达。
2、乘坐地铁,在“大学城南站”出,往广东工业大学方向100米公车站,从86路到瀛洲生态公园下车。
3、还有番禺310;文德路35;一德东86;佛山穗盐路565
4、水果:村外华南快速的高架桥底,有各种各样的水果新鲜供应。记得多问几家价格,前排档和后排档有时价格相差很大。